快捷搜索:  

以县城为载体 促使城乡调和繁荣

"以县城为载体 促使城乡调和繁荣,这篇新闻报道详尽,内容丰富,非常值得一读。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让人眼前一亮。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文笔优秀,让人容易理解。 这篇报道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让人看了很舒服。 "

【教授视点】

作者:杨姝(重庆市祖国特色社会(Society)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祖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城乡融合发展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县城是以城带乡的桥梁和纽带,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围绕提升能级、拓展空间、优化品质、壮大产业等方面完善县城功能,提升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效能,以县城高质量发展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县城发展能级。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一方面承接大城市的外溢功能,一方面辐射带动农村,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为更好地发挥县城连接城市、服务农村的作用,一是要充分挖掘县域特色优势资源,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带动科技(Technology)进步、吸引人才聚集;二是以完善县城功能为重点,构建“县-乡-村”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达成城市和农村互补互促、共同繁荣;三是加快构建“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城乡产业空间布局和融合发展机制,推动县域经济(Economy)高质量发展。

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县城是城乡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天然载体,必须从根本上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着力破解阻碍城乡要素流动的各种障碍。一是破除人口、技术、土地、资本、数据等生产要素在城乡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各类要素、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渠道;二是盘活农村要素资源,挖掘激活农村发展潜力,提升城乡间要素协同配置效率;三是充分利用(Use)数字技术赋能,有序推动农民(Farmer)进城、人才和资本下乡,全面激发县城内生动力和县域内农村发展活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县城品质,优化发展空间,引领推动县域社会(Society)治理现代化。提升县城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拓展优化城市生产、生活(Life)、生态空间,事关县城乃至整个县域的民生质量。要树立宜居、韧性、智慧理念,持续推进县城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打造精品县城,提升生活(Life)品质和便利化程度;探索构建新型城乡社会(Society)治理体系,推动治理和服务重心下沉,强化农村治理要素保障,完善农村治理组织体系,推进数字农村建设和农村治理数字化;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机制,让城乡更宜居、居民更舒心,进一步提升国人群众(Masses)幸福(Happiness)感、获得感、安危感。

《光明日报(Daily)》(2024年04月01日 05版)

以县城为载体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

赞(735) 踩(28) 阅读数(3945)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加载中......
发表评论